平淡生活闪亮过

2024年9月29日来自Android客户端浙江

楼主

刚刚!天台寒山景区正式开业!29、30两天免费开放!

       2024年9月29日,天台寒山景区正式开业!据悉,9月29日至9月30日景区免费开放两天。
寒岩在天台县城西约30公里处,又称“寒石山”或“寒山”。人因山名,山因诗显。唐代隐逸诗人寒山子的名字即取自此山。寒山子曾在寒岩隐居70多年,留下300多首诗与神奇的传说。“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恒慑。”“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寒石山岩奇山幽。清代齐周华誉其为“千尺石屏,胪列众峰上,恍天上芙蓉十二城暂峙人间”。整座山峰自明岩至寒岩,绵亘十里,起伏逶迤,状若巨龙欲飞,被誉为“十里铁甲龙”。

寒石山属于“非喀斯特地质的喀斯特地貌”。寒石山之名,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孙诜《临海记》云:“(天台)寒石山,石室前有立石,参差五色,远望如绶带,旧传为绶带山。”这是关于天台“寒石山”地名的最早记载。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载:“寒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寒山子尝居之,今呼为寒岩。前有盘石曰宴坐,峰上有拊石洞,世传赤城山神避昙猷徙居于此山。宴坐西有石如植笋,萝蔓萦缀。其西有石梁,可数尺,架两崖间,险峻不可陟。南有泉如屋霤,寺僧縻竹绠引之。前距山腹一里有道人洞,转西二里乳泉酾流,岩窦间散若虬髯,因号龙须洞,盖台山胜绝处也。”大概可知此处的地理风貌与人文特色。

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明代释传灯描述:“四山环峙如郛郭,上矗云汉。其下嵌空,置佛室不用瓦覆。”寒岩洞高15米,宽48米,纵深78米,是天台县境内最大的一个天然洞穴。洞内轩敞高大宏阔,气势恢宏,冬暖夏凉。宋代书法家米芾曾在洞壁题写“潜真”两字,因而又名潜真洞,这里正是寒山子常年栖居之所。洞口有巨石,名为宴坐石,平坦光洁,乃寒山子宴坐赋诗吟咏,抚清风赏明月之处。当丰干拾得来看寒山时,宴坐石就是他们三人咏歌斗诗的地方。

洞左岩壁奇险,有瀑布从高近百米的崖顶上喷洒而下,飞珠溅玉,蔚为壮观。当夕阳西照之时,潭水反射,映诸岩屏,瀑布上方就会彩虹纷现,色彩绚丽多姿,“寒岩夕照”之名即由此而来,为天台十景之一。元曹文晦《寒岩夕照》诗云:“岩户阴森隔万松,暮云卷尽寺林空。天边渐蚀千峰紫,木杪犹余一缕红。两个归僧开竹院,数声残磬渡溪风。凭谁唤起寒山子,共看回光入梵宫。”
寒岩洞右,宴坐石西面山崖,有石如植笋,萝蔓萦缀。再往西半山上,两崖对峙,中架一石桥,长可数尺。桥下冬夏无水,故称旱石梁,又称“鹊桥”。鹊桥高20多米,长约8米,四周险峻不可陟。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中描写道:“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清代邑人齐周华有诗颂曰:“生成仙桥七尺长,不劳乌鹊费毫芒。玉天曾怪无银汉,教我呼为旱石梁。”

鹊桥左右各有一个小山洞,右洞距鹊桥约50米,洞不深,石色金黄,酷似十五的月亮。名为月亮洞。左洞与鹊桥极近,深数尺,洞顶横亘着一根石梁,长约2米,碗口粗细,人称小鹊桥。大小鹊桥,与月亮洞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滋味。明岩与寒岩相背而处,倚山临溪,峡谷深邃。《嘉定赤城志》载:“旧名暗岩,周显德中更今名。岩前峭壁屹立,亦号幽石。其下,窍穴逶邃,日光穿漏,中有僧全宰栖真洞。转北数步,怪石森然,上有两峰倒侧,号合掌岩。至重岩,盘石品列,即三隐啸咏之地。常有光如月,号石月,寒山子诗所谓‘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是也。”

石柱西山崖壁上有隐身岩,即五马隐。清齐周华有诗写道:“闾邱太守剩遗踪,休道仙家事凿通。僧入石龛岩合掌,壁留五影马嘶风。”相传唐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邱胤来国清访寒山拾得。二人见他到来,连说“丰干饶舌”,转身就走,出山门径直往寒石山而去。刺史见状,带领官兵策马追赶。一直追到明岩,忽见陡壁裂开,寒拾跻身而入,五马穷追不舍,就被夹在岩壁之中,一马三足已入岩腹,唯留一足于壁上;一马头、颈已入;一马首已入;一马正昂首直追;一马则顾盼生姿。刺史惊呼:“寒山无踪迹,五马隐青山。”从此留下“五马隐”的胜景与传说。来源:风雅天台

浏览量:3977 [删除]
2 分享到
分享
评论
发帖客服举报APP下载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

第一时间知晓本地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