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熊孩子的节日
虽然,在中国古代没有“六一”儿童节,或者说没有专门的儿童节,但是在一些传统节日中,比如三月三的上巳节、五月五的端午节,大人们有相应的祭祀、祈福活动,孩子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过节形式,如农历正月初七、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中秋、春节这五个节日,就算在极注重文明礼仪、规行矩步的古代,到了这五个节日,小孩子们也能肆意玩闹,百无禁忌,而且可以不用被打骂的“传统习俗保护”,可以算是正儿八经的“儿童节”了。
第一个儿童节是正月初七,据说女娲娘娘是在这一天造出了人,所以被称为“人日”,又叫“人胜日”、“人生日”等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占卜活动。正月初七,民间视为小孩儿的“日子”
第二个儿童节在春天,是早已被人们淡忘了的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上巳节在我国历史悠久,《论语》中记载曾晳说自己的志向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第三个儿童节在夏天,是粽子飘香、龙舟竞渡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长节,源自于以龙为图腾的古老部族百越族的祭祖的节日。
第四个儿童节在秋天,就是月如玉盘、秋高气爽的中秋节。
第五个儿童节自然就是举国欢庆、欢天喜地的春节,在这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里,不论天南地北,也不论男女老少,全都开心快活得很,但最快乐的仍然还是孩子们。
#六一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