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赶道地!旧俗新风!小朋友的快乐✧٩(ˊωˋ*)و✧!安科村真棒👍
☞延伸阅读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不同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比如天台元宵节就有“十四夜,间间亮”“十四夜,赶道地,吃糊辣沸”等习俗,其中蕴含着百善孝为先的孝廉文化、开放包容的和合文化、清正廉明的廉洁文化等诸多朴实的清廉元素。
![](http://photoshow.108sq.cn/user/2025/0212/12334314081967181628748642.gif)
十四夜,赶道地
“道地”是天台俗语,意思是院子。十四夜观灯之后,人们成群结队向一家家道地赶去。天台习俗,凡是头年结婚的新娘子,正月十四这夜都要重新打扮成新娘,准备茶水点心糖果,在新房招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到访。人们就这样一个道地接着一个道地赶去看新娘,直到深夜。
天台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行尽深山尽是山,古时交通不便,人们平时各自劳作、相聚不易,新娘子进门后,周围相识的人并不多,“赶道地”,增强了邻里之间的熟悉和联系,新成员在欢笑嬉闹中认识熟悉,逐渐融入新的生活。“十四夜,赶道地”是接纳新人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新成员加入的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赶道地”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与创新,是对“进入”的欢迎,更是对新生活的融入与重塑。而今“十四夜,赶道地”不仅让新成员融入新家庭,也促进外来人员快速融入本土生活圈。
“赶道地”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不只在于正月十四“赶道地”,日常更要“赶道地”:城市管理者勤廉并举,积极出台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主动搭建交流平台,吸引外来者顺利扎根天台,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天台的发展生态,让外来客变成自家人,共建“现代化和合名城”。
![](http://photoshow.108sq.cn/user/2025/0212/12301548743155641621748642.gif)
元宵节庆始于南北朝,“一年明月大团圆”,各地多以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天台的元宵节与全国各地不同,定于正月十四。究其原因,说法很多。有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事母至孝,因他的母亲信奉佛教,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吃素,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遂将节日提前了一天。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才把元宵节定为正月十四。
还有传说是戚继光在台州一带抗倭时,得知倭寇要在正月十四偷袭县城,预先将部队埋伏在城内各处,又命令家家户户准备灯烛,一旦战斗打响,点燃蜡烛。后来,倭寇被打败,四处溃逃,因为每户人家灯火通明,无处躲藏,全部被擒。至此,有了“十四夜,间间亮”的风俗,正月十四夜每户人家、每间房屋都生红火盆、高燃明烛,这一习俗一直传承到今天。
![](http://photoshow.108sq.cn/user/2025/0212/123026974683467070323442143.gif)
天台正月十四元宵节,无论是源于方国珍事母至孝、还是夫妻琴瑟和鸣的传说,亦或是戚继光抗倭的典故,蕴含了敬老爱亲、清正廉洁的孝廉文化,夫妇齐家、互敬互爱的良好家风,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这些朴素的廉元素,与传统习俗相融合,不仅让古老的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让廉洁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http://photoshow.108sq.cn/user/2025/0212/12341129499023421274748642.gif)
十四夜,吃糊辣沸
糊辣沸又叫糊懒废、亮眼糊,是天台地区的特色小吃。在传统民俗里,人们会在正月十四吃碗糊辣沸,寓意新的一年废除掉糊涂、懒散,开启干净、明亮的生活。亮眼糊的制作过程有着丰富的廉洁内涵。
亮眼糊的食材多是家常易得之物,像萝卜、油泡、香干、猪肉、花生米、番薯粉等等,都是家常之菜,家家户户都有,简单质朴。这如同廉洁的品质,不追求奢华,不贪恋珍馐美馔,秉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安于平淡,坚守本真,以简单纯粹之心面对生活与工作。
制作亮眼糊时,将各种食材汇聚一锅,不挑不拣,一视同仁,烧煮得热气腾腾,既能开胃和中,又富有营养。在待人时,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徇私;在处事中,给予各方平等的机会,无论贫富,皆能和谐共处。
吃一碗亮眼糊,当清正的官、做公正的事、读修身的书、结真诚的友、走踏实的路,以赤诚之心拥抱生活,于平凡日常坚守人生准则,让廉洁、正直、温暖与坚毅作为人生导航。
延伸来源:天台和合清风
原标题:【廉童话廉】闹元宵:品读俗谚里的“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