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另一位女孩小陈(化名)一进诊室就说自己被毒虫“攻击”了。据小陈描述,有一只小飞虫在脸上,当时下意识上手击打,结果就不小心“中招”了。
通过小陈脸上边界清楚的红斑,以及红斑基础上中央密集的小脓疱这一典型皮疹,结合病史症状,医生最终诊断她得了“隐翅虫皮炎”。
降温以来
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
平均每天都能遇到六七例类似患者
罪魁祸首就是隐翅虫
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白天栖息于菜园、稻田、草地等阴暗处,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
该虫的虫体含强酸性毒素(PH1-2),因拂去昆虫的反射动作,虫体被拍碎在皮肤上,导致毒素被释放。
隐翅虫皮炎便是由于皮肤直接接触隐翅虫毒液引起的皮肤损害。
常常发生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表现为条状、斑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脓疱、坏死。
该病程约1~2周,愈后局部遗留色素沉着,该色素沉着一般为暂时性,可自行消退。不过,一定要避免继发感染,不然会加大残留疤痕的风险。
❶ 搞好环境卫生,消除住宅周围杂草、垃圾。
❶ 接触部位应尽早用碱性的肥皂水清洗,接触到毒液部位不要去触碰其他皮肤,随后及时就医。
❷ 对于轻症患者的居家用药,无明显破溃渗出处皮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乳/霜。
❸ 皮肤破溃处注意避水,若继发感染应给予外用如百多邦软膏等抗感染药膏或系统抗感染治疗。
❹ 病情严重者需及时就医。此外,要注意鉴别带状疱疹、湿疹等与隐翅虫皮炎的区别,避免病情延误。
内容来源 天台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