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脏骤停,学校师生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孩子今天身体怎么样?人状态好不好?”这段时间,潘碧红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学生小杰(化名)的家长,询问其身体恢复状况。
潘碧红是天台坦头中学的一名教师,也是小杰的班主任。半个月前,小杰在学校参加暑托班时,突发心脏骤停,同学和老师上演“教科书式”急救,成功为其赢得抢救时间,转危为安。
图片
当天上午11时许,小杰与同学一起去食堂就餐,走到教学楼与食堂之间的连廊时,突发不适,失去意识摔倒在地。同学察觉不对劲,立即跑向办公室报告值班教师。
值班老师按照学校的安全应急方案,当即联系学校校长并拨打120,同时联系班主任。
班主任潘碧红马上联系学生家长。正在办公室的该校副校长杨斌和林寺超也在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开展急救。
杨斌到达现场后,发现学生已经失去意识,且心跳停止,无自主呼吸,当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随后赶来的林寺超迅速配合急救。
经过3轮急救措施后,林寺超取来AED设备除颤。期间,杨斌也通过电话告知医院急救人员现场情况,并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持续施救,直到救护车到达,小杰由医护人员送往天台县人民医院抢救。
图片
在同学、老师,还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杰终于恢复了心跳。期间,班主任潘碧红也一直在医院陪护、疏导和鼓励。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目前小杰身体已无大碍。
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提到,该学校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非常强,不仅在校园内配置了AED,而且第一时间对学生开展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这对于后续抢救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急救护培训课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参加县红十字会举办的急救培训,我们还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杨斌说,心脏骤停后抓住急救的黄金时间,4到6分钟内很关键,每拖延一分钟,被抢救者生存几率就会降低一分。
图片
据了解,今年,天台县卫健局已在景区、银行网点、大型农贸市场、大型商业中心、学校等人流密集处完成新增83台AED的安装和验收,全县累计配置228台。
在每台AED点位,天台县红十字会联合天台县人民医院(县红十字医院),以“每个AED点位至少配5位救护员”的高标准开展培训。
自2022年1月至今年8月底,天台县红十字会联合天台县人民医院(县红十字医院)等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388期,共有40508人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或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证书。
快人快语 人人都要学点急救技能
天台坦头中学学生小杰前往就餐过程中突发不适,失去意识和呼吸,好在学校老师都曾接受急救培训,成功为其赢得抢救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有的甚至危及生命。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如果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处理,往往能够极大减轻伤害程度,甚至挽救生命。然而当下,许多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延误“急救的黄金时段”。
急救在“急”,如果发生危险的那一刻,恰好有人能够施救,对于后续抢救十分关键。因为医生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这就需要更多人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尽管这些年,各个部门都在不断推进急救方面的培训,但目前懂得急救的人占比仍较低。如何完善急救普及培训机制、调动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值得相关部门好好思考。
相关部门要把急救培训范围铺展得更宽、更广,让更多人有机会、有途径学习急救知识,包括现场急救程序、心肺复苏和AED使用,以及各种意外灾害的识别和急救等。
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既是为了救人,也是为了自救。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也不妨多多接受急救培训,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人人会急救,人人才有可能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