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以山水擅名,画疆于孙吴,得名于东晋;至兴公赋出,世咸知有天台
县旧无城。吴永安中,于县治筑墙,周围四百余步,高丈五尺。(约4.67米)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冬,因倭寇深入,无险恶可凭,公私庐舍,悉付烈炽,邑令冯兰建议筑城,耗时两年,耗银9420两才得以峻工。这次修筑,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可见的老城区范围,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古城南宽北窄呈不规则三角形,俗称“琵琶城”。
古城周回五里,高厚一丈八寸。开大门四:东“应台”,南“玉笥”,西“通越”,北“金庭”;小门四:东南“水陡”,西南“广济”,东北“跃龙”,西北“利济”。万历甲午(1592年),南门为溪水冲塌,移建南门于学宫之前,名其门曰“环碧”。城楼上挂“三台道脉”匾额。城之四隅,树立望台四座,以备守御。 #天台县#